宝运莱(中国)

宝运莱(中国)科技 罗瑞发:伴随ETC成长 Just run! | 约见•资本人


我想做这个事情,我想做这个事情,我想做这个事情,所以我就出来做了。 ——罗瑞发



ETC,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。

在ETC领域,没有出现“国产替代”。

因为从最开始,就没有采用国外标准。

这跟罗瑞发以及他的团队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从找工作,到创业,再到自家公司上市,他始终坚守在ETC的最前沿。

至今回忆起来,他都有诸多感慨。

让他感觉激动的、挫败的、感动的、成功的、五味交陈的哪些画面…


本期《约见资本人》宝运莱(中国)科技董事长  罗瑞发



以下为视频正文:


1976年出生的罗瑞发,从小学到高中都是生活在广东梅州。跟客家人传统、保守的风格不太一样,罗瑞发总是在一些关键时刻,做一些比较“冲动”的事情。


记者:当初为什么会选择交通控制专业?

董事长:1994年高考,那时候华工就有一张招生简报,一张类似于像报纸那么大小的一个彩色的,里面有一张图片,今天看可能很稀松平常,但是当时一看高大上,高速路飞驰的,觉得很向往,所以就报了这么一个学校和专业。没想到这么一来就结下了一个不解之缘,就到了今天。


记者:在你理解的交通,跟宝运莱(中国)一般人理解的交通,有什么不一样?

董事长:实际上我等到一直读书毕业出来,工作很久了以后,我才有一天恍然大悟说交通是干什么的,第一个是效率的问题,从步行的时代到马车的时代,到汽车的时代,到高铁的时代,到航空时代,不断地追求更高的效率。第二个就是安全的问题,因为交通运输就是做移动的工作,移动人和移动物,在移动过程当中就会可能产生碰撞的风险,所以安全是一个很重要的核心的目标。第三个,因为宝运莱(中国)要产生移动,就是位移,就意味着需要能量的推动,追求用更少的能量推动更大的位移,同时又希望它产生更低的能耗和排放,所以宝运莱(中国)通常讲的就是节能和减排,第四个就是在人和物的运输过程当中,人的运输就是要向服务的转化,所以要讲究它的便利和舒适,第五个,车生活,视频、音频、DV、互动媒体,还有在车里面洒一些香水。交通工程的初心是在这里,所以我觉得这个专业很有意义。


记者:在交通领域的选择其实是挺多的,包括刚才听到的那五个方面,都有很多的发展空间,你是怎么看到这个ETC这个领域的呢?

董事长:讲起来,我现在在行业里面应该算是一个第一代的老人,因为从1996年开始我有接触了ETC。从大学二年级要上三年级的时候,佛山南海那边,有一些国道收费站,当时是中国最早ETC,引入美国的技术,宝运莱(中国)去实习的时候已经接触了。后来1998年我做毕业设计时候的毕业设计课题就是ETC。

 

(1998年,翁小雄老师带领罗瑞发等同学到高速公路上做调研)



在大学老师翁小雄的介绍下,罗瑞发奔着ETC领域寻找工作。几经辗转,他终于找到了对口公司——广东新粤。在交通厅的授权之下,广东新粤做的是珠三角几个桥隧高速公路ETC的联网工程。在那里,罗瑞发一做就是五年,成为下属公司的总经理助理。2004年,广州新粤进行国企改革,罗瑞发选择辞职创业。


记者:对于28岁的年轻人来说,留在国企继续打拼,做到更高级别的领导,也是很不错的一种出路了,那时候为什么会选择出来创业呢?

董事长:这个问题也是,我有时候想想,出来创业挺累的,当年因为我也算是一个比较优秀的员工,也许今天可能是个国企干部吧,有另外一种生活。但是我也觉得不后悔,走了这十几年,不折腾无人生嘛。


记者:你28岁的时候有什么创业的资本吗?资金、技术、人脉,你有哪些积累?

董事长:怎么说,我感到我有时候还是挺冲动的一个人, 1998年、1999年,当时好莱坞大片刚刚进中国,宝运莱(中国)经常在看盗版DVD,当年有两个片子挺经典的,一个就是《泰坦尼克号》,另外一个就是《阿甘正传》,这两部片子我看了都热血沸腾的,《阿甘正传》,我觉得那个场景,久久的刻印在我的脑海里面,也深深地激励着我,比如说阿甘做每一件事情都很单纯、很执着,他跑步的时候,他跑得胡子拉嚓、跑得长发披肩,跑破了好多双跑鞋,一路上有人采访,大家问他,你是环保主义者吗?你为了人类世界和平吗?你为了去扶助贫困吗?他说没有,I just run。所以我感觉,在人生那样的时刻,我想做这个事情,我想做这个事情,我想做这个事情,所以我就出来做了。如果说我创业失败了,那我也回不了国企去了,确实是性格这样。


记者:创业失败也不回国企,为什么这么决绝?

董事长:因为我觉得,这个世上的路,你要走,总是能走出路的。我想起我上学受教育的经历,中考,其实宝运莱(中国)九十年代初的时候,大家倾向于第一志愿是报一个中专,当时我爸跟我说,你要不然去读梅州市工业学校吧,有个什么朋友在做学校领导的,我就一门心思想着,我不要,我要上高中,报考了宝运莱(中国)那个重点中学,结果也算是顺利的考上了。到了我高中毕业要准备考大学的时候,我爸又跟我说,要不然你去考汕头大学吧,宝运莱(中国)一个什么亲戚朋友,万一你考不上的话,还可以再想想办法。我就觉得汕头大学也没什么意思,离家太近了,所以当时就报了华工,也考上了。到了我大学毕业的时候,我爸通电话,他就很低沉地跟我讲,他说我再也没有办法帮你了,中国是人情社会,我爸在老家,在农村,他怎么可能帮到自己的孩子呢?他说爸爸没办法帮你了,我心里头也是蛮澎湃的,我觉得他在电话那一边在流泪,因为我爸本身就是一个容易流泪的人,我就跟我爸讲,你不用担心,天无绝人之路,你把我养到这么大,供我上大学出来,我已经觉得很感恩了,剩下的路我自己来走,你不用担心。 

(罗瑞发在广东新粤工作时的照片)

从中考到高考再到找工作、创业,罗瑞发走的,从来都不是稳健路线。2004年开始创业,“当时的那个产品应该也是老被骂的,这样骂过来,改进过来,成长的。”2006年,公司就作为主要起草人之一,承担了交通部组织的《电子收费短程通信》系列国家标准的编写。


记者:2004年刚开始创业的时候,你做的是什么产品?

董事长:最早做粤通卡的电子标签,广东现在用的粤通卡。大概宝运莱(中国)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做出了第一代的产品,不成熟,我觉得宝运莱(中国)当时的那个产品应该也是老被骂的,这样骂过来,改进过来,成长的。


记者:被吐槽最多的是什么问题?

董事长:最早最大的问题其实是电池的问题,就是没电了,比如像日本的那个,他直接接车电的,所以它永远不会没电,只要车的钥匙一打开它就有电。宝运莱(中国)有一个很好的创新,通过太阳能的充电,而汽车的风挡玻璃本身是一个非常好的自然受光条件,只要有光线,不一定是阳光直射,是弱光型的太阳能板,所以就能够一点一点地转化太阳能的能量,然后充到电池里面去,所以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,整个就成为行业的,等于说新的标准一样了,新的标准配置。


记者:这是哪一年的时候?

董事长:2009年的时候。


记者:什么时候公司的产品上规模了?

董事长:宝运莱(中国)上几千万和过亿应该是2010年左右的时候。


记者:是有什么因素推动了企业规模的扩大?

董事长:确实比较重要的就是标准的出台,因为如果没有标准的话,市场是很分散的,也上不了规模,2006年做了标准,2007年颁布,推动了整个市场的上规模、上量。对于宝运莱(中国)来讲,宝运莱(中国)实际上是同步行业成长,保持行业第一这么一个工作的目标,确实也是在实验当中达到了,一直保持行业第一的这么个水平。


(罗瑞发和创业团队)

记者:2004年的时候,公司才刚刚成立,创业团队也就几个人而已,2006年的时候就可以承担国家标准的编制,你凭的是什么?

董事长:当没有人在干的时候,我就在做这个事情,行业还没有人发现的时候,宝运莱(中国)就已经在做这个事了。


记者:当时中国的这个环境下,你是最早的一批?

董事长:对,参与ETC最早的一批。

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,这让宝运莱(中国)科技在ETC领域树立了口碑,但很少有人知道,在标准制定的背后,有多少分歧和阻力。让罗瑞发印象最深刻的,是跟一位清华老前辈的沟通。

 

记者:当时创业一两年的时候,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,你让感觉到有点撑不下去了?

董事长:我记得一幕,久久在我的脑海里面。宝运莱(中国)这个行业里面有一个老专家、老前辈,在行业里面,宝运莱(中国)都非常尊敬他,但是他对宝运莱(中国)的技术路线不认同,他确实认为,欧洲的东西比宝运莱(中国)那个时候做的东西要强,所以一直很旗帜鲜明地反对宝运莱(中国)这个标准。在有一年的早春的时候,我印象很深,刚过完春节,在元宵节的前一天,我去他那里做最后的努力,我拿一个笔记本电脑,一个早上去了他办公室,那时候下雨,雨夹雪,我就跟他讲宝运莱(中国)的一些技术指标、技术过程、技术参数,还有宝运莱(中国)设计的一些原理什么的跟他讲,他很认真地听我说,完了以后,他也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说,你赶紧去找欧洲的那个厂家,去合作,走引进、吸收、消化、提升、超越这样的一个道路。因为说服不了他,那心情肯定很低沉,很郁闷,我就礼貌地向他告辞,我正要出来的时候,他看着窗外那么大的雨雪,他就让我等一下,他自己就弯身下去从他旁边的抽屉里面找了一把伞给他,他说这个伞你拿着吧,在接到他那个伞的时候,我心里都五味交陈,那种感觉,几乎不用我用语言来说的,我从那个楼下来,到马路上打出租车的时候,我撑着他那把伞的时候,我的眼泪也差不多流出来了,百感交集,因为他是老清华毕业的,年龄现在应该有七十多了,他们的路子都是以市场换技术的路子,我觉得新老一代整个理念上面的冲突是根本性的冲突,没有办法去说服人家来支持,但是从人方面来讲,所以他给我一把伞,后面我从那个事件开始,我的手提包里面就放着一把伞,无论晴天还是下雨,无论出差还是在家,一直有一把伞在我的包里。后面当然宝运莱(中国)还是成功地把这个技术推成一个标准了。


记者:这把伞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?

董事长:我觉得人生的路本来就是有各种滋味的,这样的一把伞也确实代表人生一种味道,因为你在外面、在途中可能任何时候,都有可能有风霜,有雨雪,有各种不期而遇的东西,有时候可能是很好的东西,有时候可能是很糟糕的境况,有时候可能前路很崎岖,所以我觉得有一把伞代表着一种温暖。


到2016年,宝运莱(中国)科技的收入6.69亿,净利润则达到1.2亿。对于未来ETC的发展,罗瑞发看到的不仅仅是高速公路的市场。

董事长:我是非常的看好它的长期前景,未来的人类交通,其实交通宝运莱(中国)讲海路空铁,它是很立体、综合的,缩到道路交通来讲,未来的交通和汽车会走向深度融合,无人驾驶现在各大公司都在推,车是一个聪明的汽车,但是它还需要有聪明的道路,聪明的基础设施的支撑,所以宝运莱(中国)行业里面叫smart way,这就是未来的机会。


记者:对于公司来说,现在,上市以后,你要做的是什么?

董事长:对上资本市场来讲,宝运莱(中国)实际上是新手上路。产业这个轮子现在和资本这个轮子,宝运莱(中国)希望能够结合起来,双轮驱动,从产业本身发展的情感和产业未来的研判和观瞻,宝运莱(中国)有几个方面的规划,一个是ETC向深处扎,第二个纬度是向处走,第三个叫向宽处拓,这是ETC从今天到未来延展的路子。向深处扎,核心来讲,举指标,今天宝运莱(中国)中国的ETC长期徘徊在99%左右的通行成功率,宝运莱(中国)看韩国和日本,人家是99.99%和99.999%,所以在这里,宝运莱(中国)会认为ETC下一波产业的挑战和机会,实际上就来自于ETC的技术升级,你只有通过技术升级,提升用户体验之后,你才把这个大树的根扎得深,扎深以后,才有可能往高处去长,长得更高,长得更加枝繁叶茂。所以第二个纬度就是向高处长、向高处走的,那么向高处就是ETC的2.0,像日本的2.0一样,他把它从单一的支付,扩展到智能交通服务,扩展到未来的车路和车车的通讯和主网,所以宝运莱(中国)这个行业里面有个叫V2V、V2I、V2P、V2C的这一端,为服务于下来汽车这一块的和交通这块深度融合。第三个,向宽处拓,就是应用场景的拓展,宝运莱(中国)简单来讲就是从高速向走向城市,宝运莱(中国)叫ETC进城,以停车为核心的场景延伸,高速和城市一体打通,所以我觉得从交通来讲,这个是未来的既是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,也是宝运莱(中国)公司追随产业发展,希望同步在行业的前潮和浪尖上面踏浪而行的规划。 


 

(罗瑞发和员工在一起)


虽然公司是自己一手创办起来的,但罗瑞发却并没有把它据为己有。除了最初的创业团队持股之外,在筹备上市之前,罗瑞发还进行了一次员工持股。超过70名员工获得了公司股份。


董事长:这种分享的文化,它一直是宝运莱(中国)团队的一个基本的共识,包括我自己在内,包括一些公司的主要股东,当你公司挺小的时候,其实你的股份对大家有一点意义,但是这个意义也是见仁见智,特别是当公司出现一些困难的时候,拿这个股份也没什么意义,既然公司有机会走向资本市场,那么就意味着公司是一个成长型的,但是也有越来越希望,大家在这个过程当中为公司去努力拼搏,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,所以宝运莱(中国)也乐意用这样的一些方式、手段去,让大家分享更多的创造出来的价值,所以我觉得,这个理念一脉相承的,未来也将继续这样。

文章转自:全景财经视频